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要求,提升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市委农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驻马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1.提出意见和建议,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为便于联系并对意见归纳整理和分析,请尽量如实写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3.公示时间:2022年6月7日至6月13日。
4.有关意见,请以电子邮件形式,于2022年6月13日17:00前反馈至指定邮箱。
联系电话:0396-2981815 邮箱:zmdswnb@126.com
特此公告。
附件:《驻马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中共驻马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两个确保”,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深入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0亿斤以上,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左右,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一)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完善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口粮生产供应、粮食储运交易、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业科技研发基地。优化粮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等专用型优质品种,加快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生产体系,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90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50万亩左右,粮食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工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型服务业,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就近供应、就地生产,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壮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二)加强耕地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规范流转土地管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快省十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启动省九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提升防汛能力,2023年全部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25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65万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
(三)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支持我市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市农科院和黄淮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生物技术在小麦、花生、玉米、芝麻、大豆、大麦、蔬菜、食用菌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畜牧种业技术攻关,以国家夏南牛核心育种场为依托,培优培强夏南牛品种,扩大泌阳驴种群规模,加大确山黑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加快正阳三黄鸡联合育种。2025年纯种夏南牛供种能力达到1万头以上,夏南牛无角系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种业研发中心,加快海南加代育种基地、正阳县花生国家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黄淮学院)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业各类专家等顶尖技术人才和团队合作力度,开展优势农作物种子研发、夏南牛等畜禽良种繁育、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攻关。与知名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加强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中小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打造农机装备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谋划和建立农业数字经济实验区,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智慧农业小麦生长技术平台、智能化果菜等生产基地、小麦市场预测研究中心等。加快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正阳县与河南省农科院共建,做好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泌阳县肉牛产业试点县、遂平县小麦产业试点县建设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市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提升主推技术到位率。(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市工信局、市气象局)
三、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优质小麦、花生、生猪、肉牛奶牛、蔬菜、白芝麻、肉羊、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更多的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充分发挥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带动作用,推广高油、高油酸、高蛋白优质专用花生品种,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化生产,推进花生生产机械化进程,打造“中国花生之都”。到2025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本地领军油脂和食品加工企业,到2025年,油料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创建全国知名花生油品牌1个。做优果蔬产业,以汝南县番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引领,建设设施蔬菜、露地蔬菜、供港蔬菜、蔬菜种苗、平舆莲藕等五大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五大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蔬菜加工业。到2025年,蔬菜面积稳定在180万亩,总产量580万吨。做强食用菌产业,以泌阳县食用菌种植区为核心,推动食用菌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发展,将驻马店打造成豫南地区优质高效食用菌产业核心生产区,建设“中国菌都”。发展水产养殖,在汝南县建设中国渔都·渔业特色小镇,在泌阳、确山、正阳、汝南等境内形成渔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实施中药产业振兴行动,以确山、泌阳、平舆、上蔡等县为重点,提升夏枯草、白花蛇草、半枝莲、淫羊藿、迷迭香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一批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加快中药材加工业发展,持续提升“确山夏枯草”“天中淫羊藿”“遂平金银花”“刘店金丝黄菊”“杜仲雄花黑茶”“天中艾”等品牌知名度,加快“中国药谷”建设。开展“气候好产品、气候优品”认证,将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到2025年,建设中药材基地25万亩,中药材加工业产值突破18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
(二)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市。坚持“稳猪、提牛、强奶、扩羊、壮禽”的总体思路,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建设“生猪强市”。实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大力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国家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中国牛城”。强力推进伊利集团优然牧场建设,加快推进新蔡瑞亚、新蔡豫信瑞亚、平舆诚信瑞亚奶源基地及上蔡牛硕、遂平鑫盛源社会化牧场建设,打造“中原奶都”。做优家禽产业,重点发展年出栏10万只以上肉鸡、2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肉类深加工基地。擦亮“无抗生猪”“泌阳夏南牛”“确山生态羊”等特色品牌。到2025年,生猪存栏750万头、出栏1200万头,肉牛存栏90万头、出栏60万头,奶牛存栏10万头,羊存栏200万只、出栏260万只,家禽存栏5500万只、出栏5200万只。力争打造恒都肉牛等百亿级畜牧产业化集群2个、百亿级产业园2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强化主导产业链培育,围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构建链条完善、循环畅通、运转高效的发展格局。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个以上。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驻”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分别发展到10个、20个和40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3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
(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支持每个县培育1-2个主导产业,2025年,创建10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开展“三链同构”“农食融合”行动,推动“4+2+2”产业集群建设,即粮食、油料、肉、奶深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调味品、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集群”,饮料制造、休闲食品制造“两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食品制造由“原字号”向“国人厨房”转变。巩固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实施“园长制”。以“国际农都”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强化乡村产业平台带动作用。支持正阳县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加快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观光园区、生态旅游示范镇、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康养地、最佳避暑目的地,促进乡村旅游扩容提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文广旅局、市气象局)
(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兴农行动,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建立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全面回收制度。推动正阳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到2025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300个以上,所有县区达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重点围绕面、肉、油、乳、果蔬等产业,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金字招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六)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2025年,家庭农场发展到3万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50家。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和整县提升,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示范社。2025年,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5万家、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600家以上。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优势和功能,加快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创建。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50家以上,培育遂平县、西平县2个省级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县。推动建立供销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有效融合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效对接千变万化的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市场监管局)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各层级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加强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安置区社区治理水平。完善已建成的1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周边配套产业,优化提升就业帮扶服务行动。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体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
(二)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建立帮扶台账,明确“一对一”帮扶责任人,限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乡村振兴局)
(三)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发挥原有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帮扶基地作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支持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探索建设一批“光伏+种植业”“光伏+牧业”“光伏+渔业”示范项目。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充分发挥现有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作用,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就业,注重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及就业能力。以基础建设和扶志扶智为重点,全面补齐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用足用好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户、受灾群众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五、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一)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把握村庄发展走势,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提升完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22年,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批后监管及实施保障措施。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划定全市乡村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因地制宜明确各地乡村风貌塑造方向,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村庄建设脉络和街巷格局,集中打造一批规划样板。加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农耕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留住乡愁。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的有效管理。(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进程,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优化完善农村灌溉用电设施建管体制,持续提升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智慧农业供电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电网运维管理,提高智能调度水平。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气化乡村”工程,提升县域内互联互通水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
(三)统筹推进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提升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加快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体委、市医保局、市通管办、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让农村净起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22年完成户厕改造10万户。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收运处置体系,实施源头分类减量,加快汝南、正阳、新蔡、上蔡、泌阳、平舆、西平静脉产业园建设,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黑臭水体。持续深化示范创建,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千万工程”示范村、“四美乡村”示范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示范引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民间文化,以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为重点,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到2025年,力争全市具备条件的镇村都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50%。(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妇联)
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深化农村改革。把处理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平舆县整乡镇延包试点工作。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到2025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0%以上。贯彻落实《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资产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股份合作。积极盘活利用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特别是脱贫攻坚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推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成立经营实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壮大集体资产,提升发展能力。到2022年年底,全市所有集体经济“空壳村”和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实现“双清零”,到2025年年底,全市所有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年经营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达到50%。(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三)加强县域改革发展。坚持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实施放权赋能改革,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推动权力下放,扩大县(区)经济发展自主权。围绕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等,完善配套激励政策。(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大力推动返乡创业。抓住人回乡、钱回流、企业回迁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平舆防水和户外休闲”“确山小提琴”等品牌影响力、带动力,实施“凤归中原”回归创业工程,建设一批高质量返乡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及创业化基地,引导支持有能力、有意愿、有情怀的农民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吸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逐步提高持证比例。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七、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实行市负总责、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五大专班”作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落实市、县级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加强各级分管负责同志业务培训。
(二)实施分类推进。结合不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依据各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以县为单位,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示范引领县要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五大振兴”步伐,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整体推进县要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度,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实力。巩固提升县要重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调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四)强化督导考核。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进行督查指导,督导结果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各地要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