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丰市:农业服务主体架起绿色种养循环“桥梁”
王加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位于滇中腹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重山叠翠、环境优美,是云南省产粮大县,花卉、蔬菜、水果、生猪、肉牛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禄丰市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试点县。然而,想要将种植与养殖畅通无阻地循环起来并非易事,切实打通种养循环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在两者之间搭建一架“桥梁”。禄丰市选择将发力点放在培育服务主体上。
项目实施以来,禄丰市组专班、选产业、培主体、建台账、探机制、畅循环,探索了粪肥还田运作模式,紧抓服务主体的培育发展,促进了全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服务主体“初长成”
在禄丰,粪肥还田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社会化服务企业收集养殖业粪污,处理成检测达标的粪肥,由粪肥还田专业化运输服务队施用到粮食、蔬菜、果树等种植基地。
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怎么办?禄丰市农业农村局按照“有主体、有规模、有场地、有技术、有设备、有基础”的标准进行筛选,集粪肥收集、处理、还田施用一体化的专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禄丰丰品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脱颖而出。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禄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粪肥还田模式既促进了养殖业规范、规模发展,减少养殖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又推进了全市耕地土壤肥力、种植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农业产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为调动全市主体更广泛地参与粪肥还田工作,当地联合养殖大户、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组建了禄丰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养殖产业与种植产业有机联动,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粪肥还田组织模式。截至今年3月,联合体共发展成员544家,共计8.5万亩粮食作物、3.7万亩果树、2.8万亩蔬菜施用有机肥。
当好粪肥“搬运工”
“过去一年,我的养殖场每天产生200多吨粪污,丰品公司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管道或运输车辆将当天的粪污运走,有效预防了非洲猪瘟,大大降低养殖企业运作成本和养殖风险,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禄丰美神养殖公司的环保负责人说。
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既是粪肥还田的服务主体,又作为种植端和养殖端的“纽带”,打通了种养循环的“堵点”。
在养殖端,养殖企业或大户加入联合体后,互通信息、相互促进、传递经验。同时,规范的粪污收集处理流程也能倒逼养殖企业正规化运行,促进其创新成长。
在种植端,养殖的粪污成了最优质的有机肥料。对于有机肥的作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桃树示范区的桃子很有“发言权”,只见挂在树梢的桃子形状饱满、粉嫩香甜,令人垂涎欲滴。监测表明,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能优化农产品的结构,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运营“强起来”
社会服务主体遴选出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功建立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让种养循环服务主体“强起来”。禄丰市为此探索创新了以粪肥还田专业化服务主体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模式。
在专业化服务主体上做强。每天,粪肥还田专业化运输车队整齐行驶在道路上,为农产品送来“营养品”。车队不断更新升级粪肥还田装备,不仅保证了服务质量,促进粪污的高效利用,服务能力也日益强大。
在精准施粪上做细。近年来,禄丰市培育了一支“智囊团”——土肥专业技术团队。团队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长势和目标产量等数据,准确计算有机粪肥用量和化肥用量,开展有机无机结合、速效缓效配合、农机农艺融合、灌溉施肥耦合等试验,推广了“固体粪肥+N”“液体粪肥+N”等技术模式。“技术团队及时在联合体成员群内提供化肥施用配方,真是太省心了,我们种出的产品越来越畅销,大大提升了农产品产值。”种植大户吕晓说道。
在种养循环产业链上做大。禄丰市粪肥还田服务主体收集、处理养殖粪污后,将固液分离出来的干粪和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作为生产有机肥料的原料,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利润空间,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的转变。
禄丰市是生猪调出大县,养殖粪污资源充足,年粪污资源量达336.32万吨,而全市耕地面积只有75.95万亩,粪肥就地消纳,土地难以承载。丰品公司董事长朱斐林认为,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所做的还不够,对于未来,他已经有了初步规划:下一步将注册成立禄丰绿色农业肥料超市,为全市种植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和配方化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全市粪污消纳,缩短种植与养殖的距离,也能更全面地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户省心、安心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