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 农业科技
鱼菜共生助力山西打开渔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4-03 16:22 【字体: 分享到:

实现了两年三季生产无农闲,填补了北方地区冬季不产鱼的空白,900平米的设施大棚年净收入30万元。两年前,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晋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长子县红日河壮渔菜共生农业有限公司采用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模式,在长治市试验示范了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

由此,两个公司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养鱼不换水而鱼类能健康成长,种菜不施肥而蔬菜品质更出众,鱼菜共生既实现了一水两用”“一棚双收协同生产,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生产方式发生改变,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低碳化、绿色化,为长治市渔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秦志云说。

鱼菜综合种养模式是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等技术措施实现循环水养殖,养殖尾水用于蔬菜种植的办法,可以达到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鱼肥菜壮的效果,实现了在北方地区全年养殖生产,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好技术,是山西省主推的渔业养殖技术之一。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雷普勋说。

2022年起,山西省省级财政投入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共建成以温室鱼菜综合种养、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为主要模式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1500余套、养殖水体9万立方米,产量3150吨;养殖模式主要有鱼菜同棚、鱼菜分棚等模式。

据介绍,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绿色生态养殖新模式,需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池内配备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吃食性鱼类集中养殖在圆池内,通过圆池底部集排污装置联通人工湿地进行尾水处理,净化后的养殖尾水进入圆池循环利用,实现高密度集约化生态养殖。

因山西地处黄河以北,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受低温雨雪天气和水体结冰等因素影响,无法开展常规养殖,养殖时间受限,且传统养殖品种单一,普通的四大家鱼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采取大棚方式后,可利用大棚控制温度,提升鱼的生长周期,并利用循环供水模式实现水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控温度模拟水生环境,还可以实现南鱼北养,可大大拓宽山西渔业养殖品种的空间。

从全省来看,目前形成了太原市晋源区养殖鲈鱼、锦鲤;大同市天镇县养殖鲈鱼、罗非鱼;运城市新绛县养殖罗非鱼;长治市养殖鲈鱼等四个鱼菜共生集聚片区。全省平均单产可达每立方水体35公斤左右,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同产出节水约95%、节地约90%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说。

值得一提的是,长子县山西红日河壮渔菜共生农业有限公司探索的庭院养殖模式,闯出了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农带农好办法。

20224月,该养殖户在自家庭院搭建长20米、宽20米、高5米温棚,棚中建设直径5米陆基圆池6个,配套建设12个小型种菜池,用于净化水质,搞起鱼菜共生陆基圆池(鲈鱼、水生菜),鲈鱼产量每池2500—3000斤,菜池产量每茬50斤(40天一茬)。

因庭院养殖模式新颖、观赏方便,所产鲈鱼肉质鲜美、无土腥味,供不应求,售价约30/斤,投入资金30万元,单季(8个月)净收入25—27万元。

这一庭院养殖模式的成功,不仅为广大农户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办法,而且为渔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2023年,山西省出台了系列政策聚焦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广以大棚鱼菜综合种养、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主导的设施渔业,积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

山西省将用两到三年时间大力推进温室鱼菜综合种养(鱼菜共生)设施渔业养殖场建设,在全省改造提升20个温室鱼菜综合种养(鱼菜共生)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新增温室鱼菜综合种养(鱼菜共生)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以上,进一步提高温室鱼菜综合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和设施装备水平,拓展水产养殖空间,推进鱼菜融合发展,实现一水两用、鱼菜双收,引领山西渔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

 


责任编辑:w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