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展示暨中麦578产业化对接会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郓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同主办,山东省相关种业管理和农技推广部门、育种和栽培专家、种业企业、农业服务公司、种植大户和面业企业等代表共同参与了田间观摩和室内研讨会,围绕中麦578的栽培管理和产业发展进行积极交流。
现场观摩点设置在郓城县程屯镇肖皮口村中麦578示范基地,放眼望去,460亩小麦正处于孕穗期,麦田一片碧绿,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山东坤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徐春燕介绍:“灌浆期进行多次一喷三防,可以有效应对病害影响,并可增加粒重,将通过加强水肥管理,争取创造当地的小麦高产纪录!”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法宏研究员就中麦578的播种深度、行距、水肥管理等进行了实地指导,并强调良种与良法配套对于实现夏粮丰收的重要性。
山东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可达47%。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王文涛表示,中麦578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应用将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和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郓城县是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当地供销社系统下属企业在中麦578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化服务和粮贸收储方面为院地合作提供了“桥梁”。菏泽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马其昌在讲话中提到,供销社理念是“农民外出打工,我为农民打工”,通过社会化服务为农户的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2023年菏泽全市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面积已达到326万亩,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716万亩次,为当地的小麦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望进一步推动中麦578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及其和粮贸、面业企业的对接发展。
在当前小麦种植面临异常气候常态化、病害增多等挑战的背景下,中麦578实现了既优质又高产早熟,在降低生产风险的同时,还有利于作物周年增产,其优良加工品质已经得到了益海嘉里、金沙河、五得利等全国知名面粉企业的充分认可,产业化进程发展迅速。2020年至今,中麦578订单生产加价加购已超过145万吨,每公斤加价0.15元,仅此一项即为麦农增收超2.17亿元。
山东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鞠正春研究员认为:“加工企业都很重视小麦品质的稳定性,中麦578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域都能稳定达到优质强筋标准,能够替代进口优质小麦。”为更好服务于当地种粮大户,会议还举行了中麦578全产业链融通鲁西南运营中心授牌仪式,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就“中麦578山东市场推广总结及提升规划”进行了主题汇报。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科学家张勇研究员介绍,中麦578具有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率快、耐后期高温、粒重高,综合抗病性好等优良特性,这为其安全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该品种初步解决了强筋品种产量偏低、适应性偏窄问题,适宜山东、河南、河北等8省种植,2022年至今一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推广面积稳居全国前十。
“我们希望与地方种子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开展更好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希望与企业开展更多合作,实现协同创新,为今后中国小麦种业和产业的发展塑造新动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果转化副处长孙海艳表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