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提案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09 17:55 【字体: 分享到:

驻农提案〔20249                       签发人:常科

 

办理结果:A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第6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岳华伟、万超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经商市委网信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驻马店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和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10号)精神,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案》(驻政〔202035号)、《驻马店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驻网办发〔202218号)要求,推行政府部门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涉农主体共建共享的运营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全市数字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决策应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智慧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以来,全市5G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建成5G基站9884个,实现了农村热点区域、产业园区和重点场景全覆盖;遂平县、正阳县被省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选定为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县;全市一大批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成效显著,遂平、西平、上蔡县6.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核心区项目已成为全省一流数字田园,河南益农丰达、河南鑫芳生态农业等建设的数字菜园,河南牧原、泌阳夏南牛产业园等建设的数字牧场,来村网在遂平县玉山镇悦庄村打造的数字村庄,泌阳嘉沁农业的数字菌园都是全省标杆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党的基层建设信息平台、基层法治建设平台、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咱的驻马店App、益农信息社等信息系统的广泛普及,帮助广大农民基本实现了农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2023年,泌阳县现代产业园夏南牛(AI)人工智能技术示范项目和泌阳嘉沁食用菌5G智慧农业应用项目被评选为河南省智慧农业优秀案例,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建、运、管、服一体化投资运营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介优秀项目。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我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5G智慧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乡治理数字化程度不高、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发展智慧农业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匮乏等重难点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驻马店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新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和《驻马店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驻网办发〔202218号)精神,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从以下8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入手,积极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制高点,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一、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

(一)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持续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投入,统筹实施农村4G5G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电信普遍服务、网络提速提质、网络信息惠民等五大工程。探索运用卫星等多种手段,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医院网络接入水平和质量。推进农村地区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深入实施智慧广电建设工程,依托有线电视网络承载智慧乡村服务。优化广播电视业务网络,推动广播电视服务走向终端通”“人人通。加大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和提档升级。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不断丰富三农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

(二)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持续完善农村公路数据信息,探索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村公路普查中的应用。稳步推进地名信息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地名信息,推动乡村地名信息共享应用。加快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持续开展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推广应用新一代智能电表,打造新能源集约管控平台和用户侧可调节资源管控平台。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脱贫地区电网提升,推动乡村产业电能替代,实施村庄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农村现代能源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工程智慧化、水网智能化,用好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各类信息共享和联动更新。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型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重点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设区域性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设施,加快节能型冷藏设施应用。

二、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积极对接河南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平台,按照全省统一的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构建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和动态监测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以全市农业十大特色产业农产品为重点,深入推进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提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用好全国农田建设数字化监管平台,做好农田项目上图入库、定期调度等工作,实现农田建设、监测和管理的全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为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数据服务。加强对肉菜、中药材等追溯试点的系统运行监测。打造以各类政府储备为核心,向生产及销售企业库存、产能储备拓展,以应对不同级别紧急突发事件的市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一体化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加强粮食生产环节品质测报、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购储加销等粮食流通过程环节的质量数据归集,建立全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二)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充分利用高分、风云系列卫星和民商卫星等遥感资源,依托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加强卫星成果应用,搭建市级农业农村天基观测网络,形成常规监测与快速响应的农业遥感观测能力。围绕农业农村高精度调查、突发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监测等需求,建设市级农业农村空基监测网络,提升区域高精度观测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整合利用各类农业园区、基地等市内物联网数据采集设施,合理布局和建设地面观测网点县,构建市级农业农村地基监测网络,提升地面数据自动化采集与分析能力。

(三)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引导各级政府、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一村九园(数字村庄、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菌园、数字药园、数字花园、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推广智能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组织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参加省无人农场试点申报建设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开展数字育种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档升级追溯平台功能,积极指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注册追溯平台,推进农事操作、产品检测、在线监控等数据持续上传。落实在追溯平台中加载合格证+追溯码模块要求,推动证码合一,强化标识推广,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四)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农业生产作业监测智能终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积极引进和研发智慧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着力确解我市在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特征专用传感技术、农业信息智能分析决策技术、数字化精确育种技术等方面难题。加快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积极发展农业无人机、数控喷药、智能采摘、畜禽智能化养殖及粪污处理等智能化装备。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区域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五)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培育一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信息综合服务企业,引导社会主体开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培训、跟踪服务,统筹推进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新型农民培养行动。充分利用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在线指导答疑和交流工作经验。

三、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一)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深入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好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以及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网络销售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展系列数商兴农、促消费等专项活动,积极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以品牌化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国家“832平台)运营水平,推动脱贫地区农产品更好进入市场。巩固和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服务规范和运营机制,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揽件。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发展冷链业务,开展冷链产品寄递业务,积极参与冷链城市共同配送。实施巧媳妇培训计划,开展面向农村妇女的电商培训。打造10家电商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引导电商平台规范有序开拓电商分销渠道,用好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

(二)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热点,积极组织消费促进活动,推动服务行业提质扩容,打造高质量消费载体。畅通工业品下乡通道,促进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农资农具、生产经营服务的线上购买。丰富农村信息消费内容,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合理引导农村居民在网络娱乐、网络视听内容等领域的消费。加强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切实保护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瞄准农村信息消费重点领域和产品,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品质量安全意识。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推进12315“五进站点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警示。加大放心消费示范乡村培育力度,认定一批放心消费示范乡村。

(三)加快培育农村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智慧便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线上推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探索共享农场、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新模式。通过网络传播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在线旅游、电子商务、位置信息服务、社交媒体、智慧金融等平台企业将产品和服务下沉到乡村,健康有序发展农村平台经济。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加快拓展移动支付消费场景,提升客户消费体验。构建网点+站点”“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培育极速鲜邮政农品项目,打造基地+合作社+平台+金融寄递服务新型模式。

四、加快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一)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推动全市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优化升级,拓展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功能,不断提升河南党员教育服务网、智慧党建手机客户端的兼容度、体验度,实现网络党课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全覆盖。持续跟进技术发展和基层需求,深化党课开讲啦活动,探索远程党课”“直播党课”“云课堂等方式,持续推出精品党员教育资源,不断提升网络党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积极稳妥、依法依规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网上公开,拓宽党群沟通和村务监督渠道,畅通社情民意。

(二)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村延伸,提高涉农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推动涉农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向乡镇、村延伸,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组网架构和覆盖面。推进市、县、乡三级双主干、主备双链路的网络架构建设。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人员、设备、网络、业务系统、事项五到位工作,推动面向公民个人事项逐步向乡、村两级下沉。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数据普查,摸清涉农领域数据资源底数,推进涉农数据供需对接和有序共享。深化农村综合服务网点覆盖,推进农村地区数字社区服务圈建设,提升政务、商超、养老等综合服务功能,做好乡村服务最后一百米。做好全市乡村规划许可信息的全面统计和系统分析。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

(三)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公开、随时查看。进一步丰富村民自治手段,推进村民在线议事、在线监督。建立完善省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

(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逐步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广一张图式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推进法律援助业务办理系统应用,健全完善服务流程,研发推广智能移动调解应用,实现与基层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依托综治中心平台,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与网格化管理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农村公共安全视频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水平。

(五)加强农村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依托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驻马店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对乡村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灾害及生产生活安全进行监测预警。依托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合理调度防灾救灾物资,做好乡村受灾人群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制,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手段,创新传染病防控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引导村民开展自我卫生管理和卫生安全防控。完善农村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综合立体监测网络,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完善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气象预警信息分地域、分级别、分灾种广泛传播能力。构建全市市一县一乡(街道)一村(社区)四级应急广播体系,推进基层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覆盖,建立应急广播快速传达通道。继续推进全市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实施县级应急广播建设项目。

五、加快推进乡村网络文化振兴

(一)筑牢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拓展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推动基层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网络视听节目季度推优、网络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等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并在活动中对涉农题材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助农人才培养和消费耕扶。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在农村地区开展涉及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遏制不良网络信息在农村传播,加强农村少年儿童不良信息防范教育。

(二)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协同推进全国文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强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及时将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中进行实施监督。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组织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用数字化手段保存农村地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积极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化保存,共享和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推进全市文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数字化保护。加大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传播与进村力度,推出一批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展览。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机构信息化,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农家书屋。

六、加快推进智慧绿色乡村建设

(一)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数据收集与分析,实现农村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智慧监管。利用全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监测分析、畜禽(水产)养殖监测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调查分析、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分析、农用地面积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清视频等技术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开展常态化、自动化监测。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省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坚决遏制农村农区露天随意焚烧秸秆以及落叶、树枝、枯草等可燃物的现象。利用4G/5G、北斗卫星、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加快建设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基础,可层次叠加打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林草资源图库数和林草资源云的数据、服务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实施系统的兼容衔接,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在线受理机制,引导农村居民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参与人居环境网络监督。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选择重点和一般类监控村庄开展环境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综合应用无人机、高清视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农村房屋、道路、河道、特色景观等公共生活空间进行监测,为维护村容村貌提供管理依据。加强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监管,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利用农村供水工程数字管理平台,提升千吨万人工程自动化监测覆盖率。

七、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一)深化乡村“互联网+教育”。着力改善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加强区域教育网络(含教育专网)统筹规划,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与运维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实现农村学校网络全光纤、无线全覆盖,推动农村学校教室网络多媒体设备全配备。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依托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学校所需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推广,提高对农村学校教学应用和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全面开展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深化三个课堂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向农村重点群体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菜单式、项目制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开发各类涉农信息技术、农村电商、信息产品使用、人力资源品牌等专题培训课程并开展相关职业培训。

(二)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信息技术在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各地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规范政务数据和居民健康数据采集,确保医疗健康数据使用安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系统,实现在大数据条件下,精准核查基层重点任务规范落实情况。完善全市远程医疗专网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接入,规范信息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通信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存储和使用规则。持续推动全市远程医疗视讯融合,完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基层特色应用上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分级协同体系,建设云影像、网络电生理等业务系统,逐步实现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动。加大科学普及与宣传,提高医院、医生、患者对远程医疗认知。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农村地区全面应用,推动农村医保经办服务网上办理,实现医保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稳步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完善农村社保与就业服务。稳步推进乡镇、村基层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步推进社保服务事项下沉,充分依托村镇基层平台开展社保经办服务。推广电子社保卡普及应用,协调合作银行共同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工作,扩大便民服务终端覆盖范围,将就业、社保服务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相结合,增强就近办、线上办能力。依托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网上办理。依托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畅通与全国农民工综合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渠道,加强农民工就业流动监测分析,提升线上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和各地公共招聘网络渠道,面向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四)提升面向农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简化农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补贴申请受理流程。利用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与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互联互通,面向农村特殊人群提供互联网+社会救助等服务。发展互联网+助残,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农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探索社保卡等加载残疾人服务功能。引导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各类应用开展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无障碍产品和服务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法律援助法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法律援助网络。拓展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推行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等便民措施,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

(五)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引导支付服务主体面向农村地区持续下沉支付服务重心,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创新支付工具和产品。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全市农村地区的下沉延伸,推进新型移动支付工具在粮食收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常态化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向各金融机构提供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核验和数据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推动涉农信用信息集中整合,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面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企业等涉农主体开展小微普惠金融服务。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承载能力,指导农商行利用金融+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普惠授信产品线上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究,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不断提高技术运用和风险防控能力,并处理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稳妥发展。引导当地涉农金融机构提升农户建档评级和授信覆盖面,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加快特色产业村等有资金需求的整村授信力度。引导村镇银行坚守定位,专注主业,服务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稳妥推进我市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工作,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技术,开展农业保险的线上承保理赔。

八、深化拓展网络帮扶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跟踪记录监测户识别、帮扶、退出的全过程。继续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好消费帮扶推进工作,结合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工作,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和社会化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建设一批行业电商平台。鼓励市直单位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推动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利益联结覆盖。通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二)有效衔接网络帮扶工作。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领域数据共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平台有效衔接。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数字乡村建设,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数字乡村聚力行动。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邮政体系作用,引导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深入拓展,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人口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强化互联网+公益网络平台筹资力度,拓宽网络公益平台募捐渠道,建立团组织与慈善组织联合发起、劝募、执行的公益项目管理运行机制。针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等公益项目。利用河南省返乡青年大数据平台”,发动全市青年创业导师结对帮扶,开展创业扶持、就业促进等。

尊敬的岳华伟、万超麟委员,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您在调研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将得到不断改善。我们将认真采纳您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也建议您继续积极参与相关调研活动,为制定工作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提出的宝贵建议,不知我们的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2024518

 

 

 

联系单位: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

  人:杨新房  2916711

 


责任编辑:whc